34丨浏览器:整理所有API
浏览器的 API 数目繁多,我们在之前的课程中,已经一起学习了其中几个比较有体系的部分:比如之前讲到过的 DOM 和 CSSOM 等等。但是,如果你留意过,会发现我们讲到的 API 仍然是标准中非常小的一部分。
我们按照每个 API 所在的标准来分类。所以,我们用代码来反射浏览器环境中全局对象的属性,然后我们用 JavaScript 的 filter 方法来逐步过滤掉已知的属性。
接下来,我们整理 API 的方法如下:
- 从 Window 的属性中,找到 API 名称;
- 查阅 MDN 或者 Google,找到 API 所在的标准;
- 阅读标准,手工或者用代码整理出标准中包含的 API;
- 用代码在 Window 的属性中过滤掉标准中涉及的 API。
重复这个过程,我们可以找到所有的 API 对应的标准。首先我们先把前面已经讲过的 API 过滤掉。
JavaScript 中规定的 API
大部分的 API 属于 Window 对象(或者说全局对象),我们可以用反射来看一看现行浏览器中已经实现的 API,我这里使用 Mac 下的 Chrome 72.0.3626.121 版本。
我们首先调用 Object.getOwnPropertyNames(window)。在我的环境中,可以看到,共有 821 个属性。
这里包含了 JavaScript 标准规定的属性,我们做一下过滤:
1 | { |
DOM 中的元素构造器
接下来我们看看已经讲过的 DOM 部分,DOM 部分包含了 document 属性和一系列的构造器,我们可以用 JavaScript 的 prototype 来过滤构造器。
1 | names = names.filter( e => { |
这里我们把所有 Node 的子类都过滤掉,再把 Node 本身也过滤掉,这是非常大的一批了。
Window 对象上的属性
接下来我们要找到 Window 对象的定义,我们在下面链接中可以找到。
这里有一个 Window 接口,是使用 WebIDL 定义的,我们手工把其中的函数和属性整理出来,如下:
1 | window,self,document,name,location,history,customElements,locationbar,menubar, personalbar,scrollbars,statusbar,toolbar,status,close,closed,stop,focus, blur,frames,length,top,opener,parent,frameElement,open,navigator,applicationCache,alert,confirm,prompt,print,postMessage |
接下来,我们编写代码,把这些函数和属性,从浏览器 Window 对象的属性中去掉,JavaScript 代码如下:
1 | { |
我们还要过滤掉所有的事件,也就是 on 开头的属性。
1 | names = names.filter( e => !e.match(/^on/)) |
webkit 前缀的私有属性我们也过滤掉:
1 | names = names.filter( e => !e.match(/^webkit/)) |
除此之外,我们在 HTML 标准中还能找到所有的接口,这些我们也过滤掉:
1 |
|
这样过滤之后,我们已经过滤掉了所有的事件、Window 对象、JavaScript 全局对象和 DOM 相关的属性,但是,竟然还剩余了很多属性!你是不是很惊讶呢?好了,接下来我们才进入今天的正题。
其它属性
这些既不属于 Window 对象,又不属于 JavaScript 语言的 Global 对象的属性,它们究竟是什么呢?
我们可以一个一个来查看这些属性,来发现一些我们以前没有关注过的标准。
首先,我们要把过滤的代码做一下抽象,写成一个函数:
1 | function filterOut(names, props) { |
function filterOut(names, props) {
let set = new Set();
props.forEach(o => set.add(o));
return names.filter(e => !set.has(e));
}
ECMAScript 2018 Internationalization API
在我的浏览器环境中,第一个属性是:Intl。
在我的浏览器环境中,第一个属性是:Intl。
总之,经过查阅,我发现,它属于 ECMA402 标准,这份标准是 JavaScript 的一个扩展,它包含了国际化相关的内容:
ECMA402 中,只有一个全局属性 Intl,我们也把它过滤掉:
1 | names = names.filter(e => e != "Intl") |
再来看看还有什么属性。
Streams 标准
接下来我看到的属性是: ByteLengthQueuingStrategy。
同样经过查阅,它来自 WHATWG 的 Streams 标准:
不过,跟 ECMA402 不同,Streams 标准中还有一些其它属性,这里我手工查阅了这份标准,并做了整理。
接下来,我们用代码把它们跟 ByteLengthQueuingStrategy 一起过滤掉:
1 | names = filterOut(names, ["ReadableStream", "ReadableStreamDefaultReader", "ReadableStreamBYOBReader", "ReadableStreamDefaultController", "ReadableByteStreamController", "ReadableStreamBYOBRequest", "WritableStream", "WritableStreamDefaultWriter", "WritableStreamDefaultController", "TransformStream", "TransformStreamDefaultController", "ByteLengthQueuingStrategy", "CountQueuingStrategy"]); |
好了,过滤之后,又少了一些属性,我们继续往下看。
WebGL
接下来我看到的属性是:WebGLContextEvent。
显然,这个属性来自 WebGL 标准:
我们在这份标准中找到了一些别的属性,我们把它一起过滤掉:
1 | names = filterOut(names, ["WebGLContextEvent","WebGLObject", "WebGLBuffer", "WebGLFramebuffer", "WebGLProgram", "WebGLRenderbuffer", "WebGLShader", "WebGLTexture", "WebGLUniformLocation", "WebGLActiveInfo", "WebGLShaderPrecisionFormat", "WebGLRenderingContext"]); |
过滤掉 WebGL,我们继续往下看。
Web Audio API
下一个属性是 WaveShaperNode。这个属性名听起来就跟声音有关,这个属性来自 W3C 的 Web Audio API 标准。
我们来看一下标准:
https://www.w3.org/TR/webaudio/
1 | ["AudioContext", "AudioNode", "AnalyserNode", "AudioBuffer", "AudioBufferSourceNode", "AudioDestinationNode", "AudioParam", "AudioListener", "AudioWorklet", "AudioWorkletGlobalScope", "AudioWorkletNode", "AudioWorkletProcessor", "BiquadFilterNode", "ChannelMergerNode", "ChannelSplitterNode", "ConstantSourceNode", "ConvolverNode", "DelayNode", "DynamicsCompressorNode", "GainNode", "IIRFilterNode", "MediaElementAudioSourceNode", "MediaStreamAudioSourceNode", "MediaStreamTrackAudioSourceNode", "MediaStreamAudioDestinationNode", "PannerNode", "PeriodicWave", "OscillatorNode", "StereoPannerNode", "WaveShaperNode", "ScriptProcessorNode", "AudioProcessingEvent"] |
于是我们把它们也过滤掉:
1 | names = filterOut(names, ["AudioContext", "AudioNode", "AnalyserNode", "AudioBuffer", "AudioBufferSourceNode", "AudioDestinationNode", "AudioParam", "AudioListener", "AudioWorklet", "AudioWorkletGlobalScope", "AudioWorkletNode", "AudioWorkletProcessor", "BiquadFilterNode", "ChannelMergerNode", "ChannelSplitterNode", "ConstantSourceNode", "ConvolverNode", "DelayNode", "DynamicsCompressorNode", "GainNode", "IIRFilterNode", "MediaElementAudioSourceNode", "MediaStreamAudioSourceNode", "MediaStreamTrackAudioSourceNode", "MediaStreamAudioDestinationNode", "PannerNode", "PeriodicWave", "OscillatorNode", "StereoPannerNode", "WaveShaperNode", "ScriptProcessorNode", "AudioProcessingEvent"]); |
我们继续看下一个属性。
Encoding 标准
在我的环境中,下一个属性是 TextDecoder,经过查阅得知,这个属性也来自一份 WHATWG 的标准,Encoding:
这份标准仅仅包含四个接口,我们把它们过滤掉:
1 | names = filterOut(names, ["TextDecoder", "TextEncoder", "TextDecoderStream", "TextEncoderStream"]); |
我们继续来看下一个属性。
Web Background Synchronization
下一个属性是 SyncManager,这个属性比较特殊,它并没有被标准化,但是我们仍然可以找到它的来源文档:
这个属性我们就不多说了,过滤掉就好了。
Web Cryptography API
我们继续看下去,下一个属性是 SubtleCrypto,这个属性来自 Web Cryptography API,也是 W3C 的标准。
这份标准中规定了三个 Class 和一个 Window 对象的扩展,给 Window 对象添加了一个属性 crypto。
1 | names = filterOut(names, ["CryptoKey", "SubtleCrypto", "Crypto", "crypto"]); |
我们继续来看。
Media Source Extensions
下一个属性是 SourceBufferList,它来自于:
https://www.w3.org/TR/media-source/
1 | names = filterOut(names, ["MediaSource", "SourceBuffer", "SourceBufferList"]); |
我们继续看下一个属性。
The Screen Orientation API
下一个属性是 ScreenOrientation,它来自 W3C 的 The Screen Orientation API 标准:
它里面只有 ScreenOrientation 一个接口,也是可以过滤掉的。
结语
到 Screen Orientation API,我这里看到还剩 300 余个属性没有处理,剩余部分,我想把它留给大家自己来完成。
我们可以看到,在整理 API 的过程中,我们可以找到各种不同组织的标准,比如:
- ECMA402 标准来自 ECMA;
- Encoding 标准来自 WHATWG;
- WebGL 标准来自 Khronos;
- Web Cryptography 标准来自 W3C;
- 还有些 API,根本没有被标准化。
浏览器环境的 API,正是这样复杂的环境。我们平时编程面对的环境也是这样的一个环境。
所以,面对如此繁复的 API,我建议在系统掌握 DOM、CSSOM 的基础上,你可以仅仅做大概的浏览和记忆,根据实际工作需要,选择其中几个来深入学习。
做完这个实验,你对 Web API 的理解应该会有很大提升。